搜索

用镜头说话——浅析电视新闻镜头叙事表意的组成及运用

2010-10-27 20:40| 发布者: 浪涛| 查看: 18539| 评论: 0|原作者: 视觉印象

作者:淮阴师范学院文通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2004级  张晋宁
    一、引言
  传播学中,语言是人们表达思维的手段,它是一种符号系统,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形式是多样的,有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肢体语言等。随着影视的出现与发展,镜头语言无疑又给语言家族注入了新的血液。如果说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那么镜头语言则是以画面为物质外壳,以镜头段落为建筑材料,以视觉习惯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简言之,镜头语言就是通过一组或是一系列客观形象化的镜头段落来表达思想与事实。
    镜头语言比起其他语言形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可视性、直观性,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较多地收看电视新闻的原因。电视比起报纸更可以让人轻松愉快地接受信息,此所谓“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电视将新闻的真实性彰显得淋漓尽致。通过镜头画面便可揭示新闻主题,甚至于直观到无需再去想像与思考,但这一切又都是建立在如何运用好镜头,正确表达事实与情感的基础上。本文主要分析了电视新闻镜头可以表达的事实与情感,及其组成的元素并在现实拍摄新闻中的运用。
    二、电视新闻概念及其叙事特点
  自人类诞生之日起便有了新闻,新闻在劳动中产生,同时也为劳动服务。根据陆定一先生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由此不难发现“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是两个:一是真实,二是新鲜。”[1]
    如果说,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那么“电视新闻应当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2] 很显然,电视新闻是对传统意义上新闻的一次大进化,带来了较之传统新闻许多不同的特点。“电视新闻做到了两个同步:事件发生和报道的同步,报道和传播的同步。这种即时性的同步报道是报纸所不能实现的。广播可以做到时效上的同步,但它却少图像,而电视新闻作为形象传播在时效上的优势超过任何新闻媒介。”[3]
    叙事,一则故事(虚构的或真实的)组织成前后相继的事件时,制约这一过程的手法、策略与惯例:“然后如何如何”。[4] 电视新闻的叙事是用画面和声音去记录表述新闻事实,并且有着不同于报纸和广播的特点。“利用画面和声音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等于把新闻现场搬到了观众眼前,可以让观众看到具体的事实,看到其中的细节和过程,听到现场所产生的声响,如身临其境,如亲眼所见。这时,电视新闻所携带的有关新闻事实的信息量十分巨大,这样的效果是任何语言文字都达不到的。”[5] 虽说电视新闻能够给人们叙述出新闻发生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却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因为电视新闻受时间影响,不可能将整个新闻过程一分一秒地表现出来,只能挑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场景来述说,所以有限的时间大大限制了它系统叙述的能力。其次,“记者摄取的视觉听觉形象以及由此构成的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对象事实具有对应关系,新闻传播的形象和事实有其现实依据,其形象和事实具有客观实在性并由客观事物本身所决定和规定。”[6]
    电视新闻叙事有时不仅仅停留在对事实的客观的叙述上,它还可以引导人们对新闻的解读、调动人们的情感、对新闻进行褒扬亦或是批评,即画面和声音可以表达事实与情感。由于画面是电视新闻特有的表现形式,因此镜头承担了主要的叙事职能。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